對近期人口普查顯示的中國人口萎縮的預期已經有一段時間了。
他認為自己這一代人是不幸的,回憶成長過程,當時經濟更佳,家裡的狀況也並非瀕臨生存邊緣,自己更開心。現在我感到無能為力,無法改變任何事情。
他們有自己的風格,不適合我。」 人口外流也使土耳其付出代價。這就是我決定離開的部分原因。土耳其2020年資本外流達到近440億美元(約新台幣1.3兆元),比2012年的外流金額高40億美元。39歲的電機工程師登薩(Gokce Tunca)不支持自家政府,2019年起旅居法國南部。
他對《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說:「我愛土耳其,但再也無法負擔住在伊斯坦堡這樣城市的開支。執政黨正義發展黨(AK Party)因經濟不佳等因素,支持率不斷下降,眼前的選舉恐怕是場苦戰,但是6大在野黨迄今還沒有宣布總統候選人。這些國家聯手降下「矽幕」,就有機會阻擋中國。
《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去年11月披露,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技術公司已在2021年5月申請與EUV技術相關的專利。技術落後的「烏龜」想要跑贏技術領先的「兔子」,關鍵是兔子在比賽中偷懶。他本月25日財報發布會上進一步談到地緣政治的影響。之後美方也多次向荷蘭政府表達關切。
其實荷蘭早在2019年就配合美國降下第一段「矽幕」。新聞來源 分析:荷蘭難拒美國壓力 聯手降下抗中「矽幕」(中央社) 延伸閱讀 拜登祭出晶片制裁措施,中國半導體產業一夕間遭斬首,美籍高管面臨去留抉擇 各國軍事力量都靠半導體,《晶片戰爭》作者米勒:美國鼓勵台積電設廠絕不只是商業考量 《金融時報》:北京不計成本扶持華虹半導體,5顆成熟晶片「堆疊」成1顆先進晶片效能,力拚突圍美國封鎖 美國晶片禁令發威,半導體設備廠ASMI對中國銷售預估大減四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
換言之,無論美日荷擋不擋,中國都會力拚晶片自主,因此美國的圍堵聯盟重點在盡量拖延中國的進度。但這些都不敵地緣政治現實。「荷蘭與美國歷史性的晶片協議,將在中國周圍降下一道鐵幕」,比利時荷語大報《晨報》(De Morgen)27日以此為標題,比喻美荷日這次聯手的效果將如同冷戰時期分隔東西、互不往來的「鐵幕」,文中並稱以半導體來說「矽幕」(silicon curtain)更恰當。同時希望降低全球對中國晶片的依賴,避免重蹈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覆轍。
荷蘭《晨報》評論,晶片製造技術非常複雜,但全球晶片產業結構卻非常簡單:晶片設計商最重要的在美國、製造商最重要的在台灣和韓國、設備商在荷蘭和日本。歐洲媒體以「降下矽幕」比喻這場新冷戰。《電訊報》另一篇報導說,少了中國買家,短期內雖對艾司摩爾影響不大,但長期而言仍會流失成長潛力大的市場,而且禁售令將促使中國更積極尋求其他供應商並自行開發技術,為艾司摩爾製造敵手。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占率最高的是荷商艾司摩爾公司,2018年傳出荷蘭政府同意艾司摩爾將最先進設備,也就是全球獨家供應的極紫外光曝光機(EUV)出售給中國客戶,使白宮警鈴大作。
艾司摩爾多年來的最大客戶是台積電,中國只占其去年營收15%。荷媒原本預期總理呂特(Mark Rutte)17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談後,荷蘭政府是否接受美國要求進一步禁售技術較成熟的晶片設備給中國一事,答案就會揭曉。
美國主張此設備有助於中國研發製造更多用於軍事和數位監控的晶片,但荷蘭從政府、學界到企業都有反對意見。《路透社》(Reuters)2020年報導,荷蘭總理呂特2018年7月訪美時,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古柏曼(Charles Kupperman)向呂特出示情報文件,分析中國取得艾司摩爾技術的後果。
《金融時報》另一篇報導透露,去年荷蘭與美國本來快達成共識,要以10奈米晶片技術作為限制出口中國的門檻,但後來傳出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已成功製出7奈米晶片(奈米數愈低愈先進),這通常要用到EUV機器,不過中國卻從技術較低的DUV機器結合其他設備研發突破,使得美國想再擴大出口限制。荷媒《電訊報》(De Telegraaf)報導,圍堵中國造成的半導體供應鏈碎片化「使資本流動更沒有效率,對於我們這種設備製造商其實有好處」,韋尼克說,「但這將讓晶片售價更貴」。(中央社)雖然美荷日政府仍未表示將擴大半導體設備輸中禁令,但主角荷商艾司摩爾(ASML)回應「政府間達成協議已取得進展」,可見荷蘭在與美國周旋多時後已妥協。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艾司摩爾執行長韋尼克(Peter Wennink)去年12月在荷蘭《大眾日報》(Algemeen Dagblad)專訪中抱屈,表示軍工業使用的晶片已有10到15年歷史,中國擁有那些技術很久了,「列車早已離站」。
但全球半導體競爭如火如荼,此時沒有一隻兔子敢睡覺。荷蘭貿易部長施萊納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在過去數週幾次表示,荷蘭不會單純只聽美國的,並想拉歐洲聯盟(EU)一起,表示限制出口不只是荷蘭的事,因為艾司摩爾的機器零組件供應商大多來自其他歐洲國家
「荷蘭與美國歷史性的晶片協議,將在中國周圍降下一道鐵幕」,比利時荷語大報《晨報》(De Morgen)27日以此為標題,比喻美荷日這次聯手的效果將如同冷戰時期分隔東西、互不往來的「鐵幕」,文中並稱以半導體來說「矽幕」(silicon curtain)更恰當。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
比利時總理德克魯(Alexander De Croo)也幫忙喊話,《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引述他本月上旬一場論壇上指責美國為半導體設備禁令「霸凌」荷蘭。荷媒原本預期總理呂特(Mark Rutte)17日在白宮與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會談後,荷蘭政府是否接受美國要求進一步禁售技術較成熟的晶片設備給中國一事,答案就會揭曉。
荷蘭《晨報》評論,晶片製造技術非常複雜,但全球晶片產業結構卻非常簡單:晶片設計商最重要的在美國、製造商最重要的在台灣和韓國、設備商在荷蘭和日本。荷媒《電訊報》(De Telegraaf)報導,圍堵中國造成的半導體供應鏈碎片化「使資本流動更沒有效率,對於我們這種設備製造商其實有好處」,韋尼克說,「但這將讓晶片售價更貴」。美國的目標是阻止中國半導體科技進步,以免用於軍事和監控造成國際安全和人權威脅。荷蘭貿易部長施萊納馬赫(Liesje Schreinemacher)在過去數週幾次表示,荷蘭不會單純只聽美國的,並想拉歐洲聯盟(EU)一起,表示限制出口不只是荷蘭的事,因為艾司摩爾的機器零組件供應商大多來自其他歐洲國家。
換言之,無論美日荷擋不擋,中國都會力拚晶片自主,因此美國的圍堵聯盟重點在盡量拖延中國的進度。技術落後的「烏龜」想要跑贏技術領先的「兔子」,關鍵是兔子在比賽中偷懶。
(中央社)雖然美荷日政府仍未表示將擴大半導體設備輸中禁令,但主角荷商艾司摩爾(ASML)回應「政府間達成協議已取得進展」,可見荷蘭在與美國周旋多時後已妥協。《金融時報》另一篇報導透露,去年荷蘭與美國本來快達成共識,要以10奈米晶片技術作為限制出口中國的門檻,但後來傳出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已成功製出7奈米晶片(奈米數愈低愈先進),這通常要用到EUV機器,不過中國卻從技術較低的DUV機器結合其他設備研發突破,使得美國想再擴大出口限制。
全球半導體設備市占率最高的是荷商艾司摩爾公司,2018年傳出荷蘭政府同意艾司摩爾將最先進設備,也就是全球獨家供應的極紫外光曝光機(EUV)出售給中國客戶,使白宮警鈴大作。《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報導,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去年11月披露,中國科技巨頭華為技術公司已在2021年5月申請與EUV技術相關的專利。
艾司摩爾執行長韋尼克(Peter Wennink)去年12月在荷蘭《大眾日報》(Algemeen Dagblad)專訪中抱屈,表示軍工業使用的晶片已有10到15年歷史,中國擁有那些技術很久了,「列車早已離站」。艾司摩爾多年來的最大客戶是台積電,中國只占其去年營收15%。他本月25日財報發布會上進一步談到地緣政治的影響。《電訊報》另一篇報導說,少了中國買家,短期內雖對艾司摩爾影響不大,但長期而言仍會流失成長潛力大的市場,而且禁售令將促使中國更積極尋求其他供應商並自行開發技術,為艾司摩爾製造敵手。
《路透社》(Reuters)2020年報導,荷蘭總理呂特2018年7月訪美時,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古柏曼(Charles Kupperman)向呂特出示情報文件,分析中國取得艾司摩爾技術的後果。之後美方也多次向荷蘭政府表達關切。
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同時希望降低全球對中國晶片的依賴,避免重蹈歐洲對俄羅斯能源依賴的覆轍。
新聞來源 分析:荷蘭難拒美國壓力 聯手降下抗中「矽幕」(中央社) 延伸閱讀 拜登祭出晶片制裁措施,中國半導體產業一夕間遭斬首,美籍高管面臨去留抉擇 各國軍事力量都靠半導體,《晶片戰爭》作者米勒:美國鼓勵台積電設廠絕不只是商業考量 《金融時報》:北京不計成本扶持華虹半導體,5顆成熟晶片「堆疊」成1顆先進晶片效能,力拚突圍美國封鎖 美國晶片禁令發威,半導體設備廠ASMI對中國銷售預估大減四成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這些國家聯手降下「矽幕」,就有機會阻擋中國。